近日,沈陽市公安局沈北新區分局開展了整治社會噪聲專項行動。此次專項行動中,派出所民警對轄區內的商場、音像店、美容美發店等其他利用安裝在室外音響設備的店鋪,進行了集中整治。派出所民警以服務民生為出發點,對其他部位的社會生活噪聲污染源進行拉網式排查,對群眾反映強烈的重點場所、部位進行重點檢查。
今年4月世衛組織和歐盟合作研究中心公開了一份關于噪音對健康影響的全面報告《噪音污染導致的疾病負擔》,噪音來源是多方面的,影響最大的還是交通,如道路、鐵路和飛機的噪音,此外建筑和工業的噪音也十分之多。據相關統計資料表明:我國屬于噪聲污染比較嚴重的國家,全國有近2/3的城市居民在噪聲超標的環境中生活著。據北京市環保局調查表明,北京有相當一部分道路噪聲超標,上百萬市民受噪聲之苦,其中三環以內受噪聲影響最大,而這些噪音主要來自于道路交通噪音。眾所周知噪聲擾民問題由來已久,解決噪聲污染“并非易事”,并不意味著不能解決。究竟該怎么“治”、誰來“治”,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
其一,強化宣傳,增強全民保護環境的法制意識。大力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規,充分利用新聞媒體多渠道、多形式的宣傳報道,讓人們了解噪音對人體的危害,增強人們的社會公德意識和治理噪音污染的責任感,提高人們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能力,使人們自覺地執行環保法律、法規,正確行使職權。
其二,明確職責,充分發揮相關部門的職能作用。進一步健全環境噪聲污染防治監督管理職能部門,建立統一的大數據平臺,通過公開環境噪聲污染受理舉報、投訴的電話、電子信箱、投訴舉報處理程序及環境噪聲污染違法行為進行查處。
其三,依法管理,加大對噪音污染的懲治力度。針對有噪音擾民投訴的各類娛樂場所和商業經營場所進行集中整治,在集中整治取得實效的基礎上,建立綜合管理長效機制。有關行政主管部門還應當將環境噪聲污染違法信息記入社會誠信檔案,并依法向社會公布。